一个老钢铁人眼中的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举世瞩目,国产钢铁再次受到波及。实际上从入世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就是在各种贸易摩擦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本文通过一名钢铁行业从业者的讲述,让我们知道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准备好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税法令,将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并对包括钢铁产品在内的价值6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眼下的贸易战如火如荼。作为一个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老”人,我很是感慨。中国的钢铁产品一直都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重头戏,只是如今,我们没有当初那般焦虑了。
18年前,因为善于言谈,我被从生产科调到市场部,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销售钢材工作。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了WTO。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厂里专门开了会,主要意思是未来会有更多出口的机会。彼时还是销售菜鸟的我对此感到异常兴奋,因为之前在生产科都是拿死工资外加固定补贴,市场部除了底薪之外是多劳多得,所以“更多机会”对我而言太有吸引力了。
不过,理想和现实似乎总是有一些差距。
入世没多久,2002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就对10种进口钢材采取保障措施,3年内加征最高30%的关税,即“美国钢铁特保案”。到现在我都记得具体的时间和数字,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中国在入世之后的第一个案件。在那之前,虽说产品出口量的多少也会因为汇率以及具体客户需求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动,但真正因为这种国与国之的“不可抗力”而影响订单的情况还没出现过。所以,尽管当时我们对美国的出口量并不多(今天则更少),但消息一出,最大的感觉仍旧是恐慌,因为不知道会有多大的影响,总觉得会很严重。直到快两年后,美国的保护措施被认定不符合WTO规定,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再然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来自美国的、针对钢铁产品的贸易调查,理由多是伤害美国钢铁行业利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等,然后便是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种贸易保护手段,涉及的产品也从螺纹钢、中厚板延伸到热轧板卷、焊管等不断扩大。仅2015年一年,钢铁行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就有37起,涉案金额约47亿美元,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连续多年成为遇到贸易摩擦次数最多的行业,没有之一。
或许正是经过了这么多次的磨炼,才让中国的上诉律师以及各个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记得我们厂第一次与其他厂一起被要求提供材料抗击双反调查的时候,大家都很迷茫,尽管有相关部门的牵头,但对于该提供什么样的数据、具体的流程都一知半解。但是现在,大一点的企业都有专门的法务部门,有专业人士配合国家相关机构去做这些事情,对于他们(美国)的套路,也都比较知根知底。
两年前的“337”调查便是最好的例证,当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碳钢与合金钢产品发起的调查和可能的后果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但最终的结果,中国企业全面胜诉。
再到眼下的这场贸易战,在我看来,虽然这次力度也不小,但对身经百战的中国钢铁企业而言,直接影响不会太大,影响也不会太长久,我们应该有能力去应对。
最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出口到美国的钢材量很少,且呈逐年下滑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钢铁行业的回暖以及常年来美国对我国产品的双反政策。2017年全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材一共才118万吨,占美国全年进口量的3.1%。我们厂所有钢材出口量加到一起才占6%,其中出口美国的产品更是微乎其微。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钢材消费大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们产能过剩,国内钢价大跌,那个时候的确增加出口能够帮助缓解一些问题。
近几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环保政策的加大及落实,压缩了很多落后产能,国内市场环境好了,相比之下,对国际市场就更没有那么看重了。即使有,也正在向一些新兴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倾斜。
鉴于此,贸易战对于每个企业真正的出口量还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国的态度也已经相当明确。商务部已经快速回应,表示拟对美国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给中方造成的损失。从以往贸易战的经验来看,我们的反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尽管没有太大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还是存在的。
最直观的体现在资本市场。从特朗普相关措施一提出,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开始迅速下跌,这主要是人们对未来情况担心的一种体现。但消息出来一周多之后,资本市场上的数据已经有翻红的了,这说明前期不好的预期开始得到释放。
随后欧盟跟风宣布对进口钢铁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这一点无疑是火上浇油的。其实,这也一直是过去每每与一个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时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因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跟风,会让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也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钢厂都在最近调低了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认为这次贸易战的影响没有有些人认为的那么大。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我甚至觉得可能即使没有这次贸易战,这个时间点上国内钢价也会走软,贸易战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或者导火索而已。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分析一下国内市场的行情就能了解个大概。
在经历了几年寒冬之后,国内钢铁行业在2016年下半年逐渐回暖,一直到去年年底价格基本上都属于上升趋势。农历年前,很多钢厂进行了冬储,期待着阳春三月的旺季。正是因为看好后市,所以增加冬储量成了很多钢厂的选择。所以,一开年钢厂库存高企。但在另一边的需求端,却迟迟没有看到什么起色。和往年相比,今年两会时间较长、工人返工较晚、房产政策等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需求的延后。
供需的不对等已经拉低了钢价,而部分贸易商为了回笼资金开始低价抛售,导致钢价进一步走低。也就是说,真实的市场情况已经无法支撑较高的价格了。此时,正好贸易战来袭,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价格下跌也就不难理解了。
放眼未来,随着开工率的恢复,需求也将逐渐增长,环保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的更加深入也能有效控制过剩产能,钢价应该会企稳并趋于理性。至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25%的关税的确能影响出口价格,但和庞大的国内市场相比,影响有限,毕竟还没有哪一个钢厂的主要业务在出口方面。
可以想见,在未来美国基建计划实施过程中,有关钢铁产品的贸易调查还会继续。幸运的是,从钢铁行业的第一场贸易调查到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极度恐慌和手足无措,取而代之的是壮大自身和积极面对。
除了国家层面和相关机构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反击之外,我们更需要把握好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做得越好,企业就越有底气。当种种摩擦来袭之时,企业层面才有能力去对抗。
于是,欧盟跟风后我们市场部的第一个晨会上,身为总监的我发出了这样的指示:“该怎么干怎么干,做好自己,静观其变,适时应对。”